就总体而言不论是城镇家庭还是农村家庭的青少年比较缺乏对现代社会规范的意识认同,集中体现在缺乏社会公德的意识、社会与家庭的责任感不强、很少关心社会正义、以自我为中心看待社会并习以为常,对一些极端边缘化行为比如网络传播不良信息、暴虐、一夜情等所产生的社会后果缺乏认识。2005年12月,某中学进行了一次500份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如何看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问题,有30名学生认为国家观念可淡化,有136名学生认为个人自由无须强求,有229名学生认为应该热爱国家,只有105名学生认为热爱祖国是基本的道德准则。
一.社会知识缺乏,社会视野狭窄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非常迅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社会现象、经济现象也日新月异,青少年虽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其生活活动空间所限,他们不论是对新的社会现象还是对旧的传统社会的认识与体验还是相对较少。
当然这个特点是各国青少年不可避免都具有的,但就其程度而言,我国的青少年在这方面的知识匮乏要明显得多。在一份关于社会教育的调查问卷中,当被问到“您对社会的认识是怎样的?”时,农村地区青少年有53人选择了“太复杂,畏惧或不安”,有67人选择了“不了解,茫然”,两者共占总调查人数462人的25.97%;高校在校大学生这两者的比重为28.81%;在问及“您觉得你社会阅历或常识丰富吗”时,有40.25%的人选择“很少”或“极其缺乏”。中国社会的典型特征就是社会分化现象非常明显。就城市青少年来说,由于其整天忙于应付繁重的课程学习和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培训与学习,其真正接触的社会实践与基本层面非常少,更不要说亲身体验了。而就农村青少年来说,情况则更要复杂一些,部分地区仍不发达,与外界联系较少,青少年对现代社会的了解相对较少,知识比较匮乏,所以当这部分青少年从农村进城后,由于对现代城市社会缺乏了解,也缺乏理解,感受度不深,因而在适应、参与现代社会时显得更加的吃力,他们所付出的代价较之城里的青少年要大得多,同时还容易出现奋斗目标迷失、自卑封闭、孤独苦闷等情况。